私拆承重墙事件:“危楼”不危之后还应以案说法

时间:2023-06-12 06:38:53       来源:南方都市报


【资料图】

来论

事发一个多月后,哈尔滨市利民学苑小区“私拆承重墙事件”有了后续。调查组发布的结论认为,事发居民楼248套房屋均未发现结构构件受力裂缝,不影响结构安全,涉事5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,对涉事房屋所有人和物管公司从重按上限处罚。

该处罚的处罚,该回应的回应。调查组的结论再次重申了“安全无小事”的底线和原则问题,也让利民学苑小区的居民,暂时吃了一颗“定心丸”。即目前的房屋结构整体上是安全的,并不像之前网传的“楼体山墙贯通大裂缝”的图片那样骇人,当地居民可以重启正常的生活状态。这个结果应该是最令人宽慰的结果。

但这件事情还是会令不少人感到后怕。对于多数人来说,在城市里安家或者买一套房子,是求得一份踏实和清净,既能遮风挡雨,也能手握一份私产。因此,像拆除承重墙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,不管是从现实角度还是心理角度,短时间内都还没办法完全打消疑虑,抚平产生的“伤疤”。

如今城市的邻里关系,基本上是关上房门各自安好、互不打扰,同一栋甚至同一层的邻居姓甚名谁都不知道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入到“熟悉的陌生人”时代。好的方面在于,可以保持距离和边界感,但不好的一点就在于,一旦突破了这层边界,引发的问题常常会不止不休。

而在日常生活中,发生在小区里面的业主纠纷,常常也会因为事情太小或者牵扯太多,从而让很多人误以为只是一些个别现象。实际上,如果将这些小事、小冲突拉通来看就会发现,对于自身行为所要面临的财产损失和法律后果,很多人属于完全无意识。

比如,私拆承重墙并非孤例,而是屡屡发生。在2023年2月,杭州市一小区的二楼住户违规装修,破坏承重剪力墙,多家住户墙体开裂;同年4月,广州市白云区某小区一业主在装修过程中,私自拆除结构梁、破坏承重剪力墙,楼上邻居房屋出现地板下沉、墙体开裂等问题。类似案例背后,凸显出当下不少小区业主或者租户,由于缺乏公共安全意识,常常是以危险方法侵犯公私财产,进而引发邻里纠纷甚至是“不可承受之重”。

表面上,它是个别业主、租户以个人之私破坏公共安全,但实际上,这背后还涉及物管、装修公司、社区和街道办等错综复杂的关系。比如,业主可能觉得,自己家里的装修,想怎么改就怎么改,而装修公司处于野蛮施工和不良竞争的环境中,常常也会铤而走险,反正业主的需求怎么提,他们就怎么干。

实际上,小区里面的业主纠纷,往小了说是家长里短,往大了说就是“公私矛盾”,很多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极不负责。对于只顾一己之私不顾他人利益的人,应该以儆效尤、举一反三。不仅需要给他们强调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,也要重申造成损害结果后面临的高额民事赔偿。

当然,社会也要对这样的行为和人群,有一个约束机制和赔偿方案,物管加强巡检,社区街道办或者监管部门及时介入,该提前备案的就必须备案,该按照要求进场施工的就容不得一点马虎,让类似私拆承重墙的行为在发生之前,就被及时叫停,让他们在下一次抡起大锤之前,掂量一下得失和后果,明晰“有些墙万万砸不得”。 □宋潇

关键词: